历史人物传奇 历史秘闻 离奇南宋古尸 历经700年血管仍有血液流动

离奇南宋古尸 历经700年血管仍有血液流动

1986年7月初,在我国福州茶园山发现南宋时期一对夫妻合葬墓,经考证,这是一对宋朝夫妇,都死于1235年。令人惊奇的是遗体保持完好,皮肤湿润,肌肉富有弹性,血管依稀可见,仿佛刚刚入睡不久。

茶园山无名氏夫妻墓出土的男女古尸。网络图

很显然,这是两具湿尸!与鞣尸、干尸等尸体干瘦相比,差别很大。

世界上现存的古尸,可分三类:一是人工制成的“木乃伊”,如古埃及的法老、中国九华山的“肉身菩萨”,二是天然“木乃伊”,如中国新疆的干尸,三是冰冻尸体,如欧洲阿尔皮斯山发现的“冰人”。但“湿尸”的价值不可估量。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国首次发现湿尸。早在1972年,马王堆女尸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肌肉有弹性。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古代湿尸。经过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确认这位2100年的名叫辛追的贵族夫人的“六大绝世价值”。

茶园山无名氏夫妻墓出土的男女古尸。网络图

而在茶园山发现的这对湿尸夫妇,考古专家发现棺椁里面注满棺液。根据棺液形成的原因不同,棺液的成份也是多种多样。但大部分的是因为棺材当时下葬时的密封措施不好,导致底下水或水气慢慢地渗入棺材,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形成棺液。棺液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腐烂的尸体流出的油脂和其他液状物,在密闭的棺材中长时间发酵,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这具棺椁里的棺液属于哪一类呢?

之后,考古学家将男墓主人棺木的棺液取样化验。化验结果表明:棺液中含重金属水银汞,而且量比较大,高度约0.1米,体积约0.13立方米,大约浸没了尸体的1/3的平躺高度。经换算,男墓主棺椁里的水银重量竟达到了1768千克(常温下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由于1毫升水银就足以让1080立方米的空气达到汞饱和状态,可以推测水银的蒸发使男墓主的棺椁内很快就充满了毒气。显然,当时的人,是有步骤地对男墓主的遗体实施了防腐处理。而女墓主人棺椁中的棺液也基本相同,只是很少水银。

更让人不解的是:医学解剖发现男子多处骨折并有利器伤,而女子衣物上留有大量血迹。

最后考古专家从随葬品及查阅古籍,做出推断:男子是南宋将领,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在夔门(荆州地区)一带抗击蒙古大军中战死殉国,后遗体护送回福州安葬。而夫人是否同一时期殉难?因未发现其它有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就不可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历史人物传奇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历史人物传奇

文章标题:离奇南宋古尸 历经700年血管仍有血液流动

文章地址:https://www.nrct.net/107875_%e7%a6%bb%e5%a5%87%e5%8d%97%e5%ae%8b%e5%8f%a4%e5%b0%b8-%e5%8e%86%e7%bb%8f700%e5%b9%b4%e8%a1%80%e7%ae%a1%e4%bb%8d%e6%9c%89%e8%a1%80%e6%b6%b2%e6%b5%81%e5%8a%a8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001380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