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奇 三国历史人物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里那么明确。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一些养父子关系,如刘备的养子刘封,他本来姓寇,刘备过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四年曾颁布诏书,听中官得以养子袭爵。宦官收养儿子,政策上是允许的。

但刘备与刘封、曹腾与曹嵩的养父子关系,与董卓、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相比,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宗继祀为目的,刘备收刘封是因为无子,认刘封是为了继嗣。曹嵩认了曹腾为养父,以后还能袭爵。这种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一切权利义务与亲生的无异。而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更类似于结拜,所以吕布拜义父,连姓都不用改。这种结拜型的义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孤例。

义父子现象与胡人有关

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现象开始出现。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还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儿。安禄山自己也热衷于收养义子,曾经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安禄山事迹》),蔚为壮观。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从以上事例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义父子现象的出现与发展莫不与北方少数民族(时称胡人)有关。从史料看,早期建立义父子关系的双方或一方必为胡人。这一点不难理解,汉人从先秦起就重视宗法制度,父父、子子关系极为严明。而北方胡人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父亲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载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每次觐见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问之,安禄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新唐书》)既然父亲不重要,因此给别人当干儿子也就不会当回事了。再加上时处乱世,爹(儿子)多力量大,所以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时期,我们才看到了大量胡人认义父子的现象。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看《三国志》里记载的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三国志?董卓传》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董卓虽是汉人,但是与羌胡关系密切,他的手下多为西凉羌胡之兵,因此董卓是深受羌胡之风影响的。当时有人甚至直接骂他是羌胡之种,毒害天下(《后汉书》)。再说吕布,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也(《三国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也是胡汉杂处之地。董卓、吕布长期受北方少数民族风气习染,因此二人按照胡人风俗誓为父子,就毫不奇怪了。

推荐阅读:

暗恋的句子_牵挂一个人的心情短语_喜欢一个人的句子密语

千里鹅毛的主人公是谁?千里鹅毛有什么历史典故

【花事】的意思是什么?【花事】是什么意思?

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被称为帝国余晖的唐朝永贞革新为何还是失败了?

粽子为什么南甜北咸?这种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历史人物传奇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历史人物传奇

文章标题: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文章地址:https://www.nrct.net/19836_%e7%bd%97%e8%b4%af%e4%b8%ad%e7%9a%84%e7%89%b9%e6%84%8f%e5%ae%89%e6%8e%92%ef%bc%9a%e4%b8%89%e5%9b%bd%e6%bc%94%e4%b9%89%e4%b8%ad%e5%90%95%e5%b8%83%e6%8b%9c%e8%91%a3%e5%8d%93%e4%b8%ba%e5%b9%b2%e7%88%b9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001380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