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剑身上先进工艺被外国申请专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就已经掌握 ,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国宝级文物。
除了兵马俑外,里面还出土过一些秦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其中最让人着迷的要数古秦剑了。据专家介绍,这里发现的青铜剑比春秋时代的吴、越王剑晚了近200年,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长度。
定秦宝剑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华优秀剑文化的代表之作,又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尚方权宝剑,因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剑”,自汉代以来成为倍受推崇的至尊瑰宝,堪称中华一绝。
从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来看,春秋以前的铜剑很短。铜剑的剑身长度一直在不断加长,最显而易见的是剑身长度从最初的20、30厘米到秦朝时期已经逐渐增长到了将近95厘米。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此长的剑身,秦朝人是如何做到让长剑不易被折断的呢?
原来在青铜器时代铸剑的关键就是掌握好在铜里增加多少锡,锡少则剑软,锡多则剑硬,反而更易折断。秦剑作为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它表面高达30%的含锡量,内部则保持着20%左右的含锡量,使得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现代锡青铜含量为3%-14%,让秦剑的硬度领先世界,硬度相当于中碳钢,韧性相当于一块现代技术製造的玻璃。
然而更让专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秦剑在黄土之下沉睡了将近2200多年,剑身却依旧光亮如新。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专家将秦剑经过x光检测后,发现了一个轰动世界的秘密。
在秦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正是因为这层化合物的存在,才使得秦剑毫无鏽蚀,光洁如新,而这一发现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这种铬盐氧化的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并且被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然而从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剑来看,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不得不说古代的人们智慧真是高,这一发现也打破了外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垄断,是极具研究意义的一项发现。
另外秦剑全是铸内造成型,然后进行锉磨。锉磨之后,採用抛光工艺,使剑身光亮平整,没有沙眼,经测试,光洁度很高。2200年前的加工技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令人惊异。
推荐阅读:
终被青山碍睛眼
文具家族的小故事_600字
最能吸引人的个性QQ说说,太有趣了-感人的情话
开心生活的经典句子
关于咸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