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大臣上朝没带笏板,最后怎么解决的?

明朝崇祯年间,鸿胪寺少卿董令矩和另一个大臣宋千敏的关系非常要好。有一天上朝时,宋千敏发现董令矩在金殿急得团团转,满头大汗

宋应星与明代科技——永垂不朽的着作——《天工开物》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出身书香世家。曾祖宋景是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山东参政、山西左布政使、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是明朝中期的重臣。祖父早逝,父亲不甚得志,家境逐渐地萧条了。宋应星幼年颖悟,“数岁能韵语,及操制艺,矫拔惊长老”①。他又有过目成诵的本领,自幼很受师长喜爱;“稍长即肄力十三经传,于

明代清官故事之况钟——《明史》卷一六一

  一段《十五贯》的戏剧故事,使况钟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而历史上的况钟,也并不亚于戏剧中的况钟,他出身吏员,深知官场的积弊,为官后奖善惩恶,被百 姓奉之若神。他任苏州知府十二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他死后,苏州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祭礼。况钟任职苏州时,正值宣德 (1426—1435)、正统(1436—1449)间,这是明初经洪

明代文臣气节的代表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太祖皇太孙的身份即位,“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①,建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忧心,近臣黄子澄劝说建文帝早日削藩,以免数世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周王首当其冲被迅速贬为庶人、迁居云南。随后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等诸王相继被削,最后轮到了手握重兵、素有大志且在灭元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燕王朱棣,并非等闲之辈的朱棣于是以&ldqu

明代秘史:刘瑾迎合武宗

  刘瑾自任司礼监太监后,手中已有相当大的权力,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实现窃取朝中大权的目的,他便在武宗身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迎合武宗骄奢淫逸的追求,修建太素殿、天鹅房船坞;又建一座多层的宫殿,勾连栉比,两厢设有密室,名曰豹房,武宗称它为新宅。又伙同党羽,挑选十二名容貌艳丽、能歌善舞的色目女子,送入豹房,供武宗玩乐。武宗玩上瘾来,嫌十二个太少,又降旨在京城公侯等大官僚家的色目女子中,挑选艳丽的送

蕺山先生 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简介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着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

明代秘史: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不失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明代16位嗣君中,他是最可称道的。他统治的二十二年(14O2—1424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也是最光辉最活跃的时代之一。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创立者,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政冶方面,对外着重于“防”,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这与时代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其忽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关系,推行海禁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日益明显地表露出来。中国与海外国家间的关系逐渐削弱,许

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

  这个明代版的“隆中对”与朱元璋以前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淮西过来的“饿死鬼”的本能所决定,朱元璋与他的将士们过去更多看重的是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和元军控制的浙东富庶地区,也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心理的作用,他们专挑软的捏,多少让人有一种不上路子的感觉,弄得人家堂堂也是一方豪杰的张士诚灰头土脸的。自从有了这个西部邻居后

明代粮长工作范围的扩大与粮长的待遇

  刚开始实施时,粮长的工作范围大致就是上述这“四步骤”:领取勘合、回乡催办春秋粮、解运税粮、通关与注销等。洪武皇帝朱元璋原本是想用粮长来取代为非作歹的衙役胥吏,初步施行下来发现其效果不错,于是就加大授予粮长的工作范围:他要求粮长们带领粮区内的乡民开荒;参加赋役黄册与鱼鳞图册的编制工作(事后朱皇帝会适当给点费用);利用空闲之际集合乡里中的“长者”,宣

明代秘史:不可使我法不行

  朱元璋出身农民之家,放过牛,种过田,要过饭,在民间度过了二十四年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目睹元末政治的腐败,深恨贪官污吏蠹政害民的可恶。因此,他登上皇位之后,一面任用官吏为自己统治服务,一面用严刑酷法,惩治官吏队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对官吏管制之严,打击之重,诛杀之多,是中国历史所罕见的。  洪武初年,朱元璋召见文武百官,对他们说:“我从前在民间时,看见州县官吏大多不爱恤百姓,他们往往贪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001380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