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奇 秦朝历史人物 第四节 伯益受禅――浮沉于远古传说中的秦人受姓始祖

第四节 伯益受禅――浮沉于远古传说中的秦人受姓始祖

第四节 伯益受禅――浮沉于远古传说中的秦人受姓始祖  ,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四节 伯益受禅――浮沉于远古传说中的秦人受姓始祖

  虽然皋陶没有来得及继承禹的帝位就去世了,但是大禹还是很记皋陶一族的功劳的,因此,就在皋陶死后不久,便把皋陶的儿子立为部落联盟的继承人,而且禹死之后,把政权交给了皋陶的儿子。
>   皋陶的儿子是谁呢?
>
>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说:“大业取少典之子女华,生子大费。”大费即《尚书》中记载的伯益。
>
>   关于伯益的事迹,各种古籍中并没有系统全面的记述。但从《尚书》、《史记》等古籍中的零星记载来看,伯益担任部落长时,率领部落族人在驯兽、治水、垦荒种稻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受到舜的欣赏,不但受赐“嬴”姓,而且被禹指定为接班人。
>
>   为了让大家对伯益的历史贡献能有所了解,现将其所作所为给大家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
>   现在,我先讲讲伯益治水的功劳。
>
>    关于治水,我们一般知道的最伟大的人物是大禹。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作为大禹治水的助手,伯益的功劳也是很大的。据《尚书》记载,伯益奉命协助大禹治 水,主要做的是水文勘查设计一类的工作,同时还兼任治水工程的副总指挥,为大禹出谋划策。总之,大禹的左膀右臂中总少不了伯益。伯益和大禹同心同谋,同起 同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按照山形水势,把江河导入大海,使人民有地种,有屋住,有食吃,不再遭受洪水的侵害。由此,大禹名垂千古,而伯益作为大禹治水 的得力助手,自然也是功不可没。“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yú)。”用现在的话说,在治水的功德碑上,镌刻上伯益的大名;在治水的功劳簿上,记下伯益 的伟绩。伯益也因此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历史名人。
>
>   除了治水之外,伯益还是最早致力于原始农业生产研究的农学专家。在辅佐 大禹治水的13年中,伯益走南闯北,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各地原始农业经验,为提高农产品产量作出过巨大贡献,所以舜帝又让他担任了“虞(yú)”官,“职川 山草木虫鱼鸟兽”,即主管当时“天下”的农林牧副渔生产。
>
>   据《尚书》和《史记·夏本纪》记载,伯益在主管“天下”的农林牧副渔生产时,施行过三个大的生产举措:
>
>    一是烧荒垦田驱逐野兽。远古之时,东夷族人是“逐水草而居”。本来呢,草木茂盛对发展原始食草畜牧业是个有利条件,但对原始农业的发展却是一个障碍。伯 益看到原始先民用石铲、石斧、蚌镰等生产工具垦荒种植非常辛苦,效率很低,于是就从雷电引燃树木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充分利用和发挥火的巨大威力。伯益率领 先民们一把火烧将过去,不但快速除去了杂木荒草,草木的灰烬又肥了田地,而且每次还能烧死很多野兽,先民们一面吃烤肉,一面用石刀垦荒种田,真是惬 (qiè)意得很哪!所以生产积极性就很高,粮食的产量呢,也就上去了。《帝王世纪·五帝》中说:“益为朕虞,庶(shù)物繁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伯益当农业部部长的时候,各类农作物获得了巨大的丰收。我想,这无疑与伯益的“焚山而猎”是有莫大关系的。当然了,现在我们讲究的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讲 究森林资源保护,这种方法是万万不能再用的了。
>
>   二是以火驱兽,种植水稻。伯益在当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主管驱赶危害先民生命的禽兽。伯益,刚才说了,他的治安法宝是什么呢?是用火烧。方法呢,和前面说的那个“刀耕火种”差不多一个样,就是火烧大荒,把那些祸害庄稼的野猪,袭击人畜的虎狼之类驱逐得远远的。
>
>    此外,在伯益的引导和督促下,原始的山林川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开发出来的土地呢,伯益指导生民们种上粟类作物。同时,在低洼潮湿之地上开始试种水 稻。然而,即使是在大面积开荒种地的情况下,仍有很多人吃不饱肚皮,于是伯益就“调有余相结,以均诸侯”,将征集到的粮食以及捕获到的猎物施舍给他们。
>
>   三是掘井汲水。伯益和禹一样,最擅长掘井。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对水充满着矛盾心理,水多了,成涝灾;水缺了,出旱灾。在洪水退去的季节,居住在高地的人们,取水便成为一个大难题。掘井技术的发明,等于把水源引进了居室,而且清洁卫生。
>
>   当然,伯益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谋士,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根据《尚书》、《史记》记载,不管是唐虞之际的十一位名臣,还是虞舜时期的十位功臣,伯益均位列其间。
>
>   伯益的执政理念集中体现在《尚书·大禹谟》中。在禹、益、皋陶一起与舜帝讨论文德教化时,伯益发表了两通高见。首先,他通过赞扬尧帝实现“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的神圣使命,说明文韬(tāo)武略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他的理政原则,今天不妨称其为“十不主义”。
>
>    那么,伯益的“十不主义”都说了些什么呢?伯益说:“唉!大家要警惕啊!应该时时刻刻戒备预料不到的事件,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放纵于过度的游玩,不 要沉溺于过度的享受。任用贤明的人不要三心二意,清除奸邪者不要犹豫不定。有可疑之处的谋略肯定不会成功,考虑各种事情的时候思路应该开阔。做事情不要违 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也不要违反民众的意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懈(xiè)怠(dài),政事不荒废,四方万国都会前来尊你为王。”
>
>   伯益的“十不主义”可简单归纳为四点:一是办事情要尊重规律、民意、法制;二是做决策要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三是在用人上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四是不要贪图安逸,荒废国事。
>
>    在处理“对外关系”或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也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智慧和谋略。当时作为华夏族的大禹受舜命,率各族诸侯前去征服“三苗”。大兵压境30天,苗 族首领还是抗命不服。伯益随行参与军机,出谋划策。他认为,光靠武力弹压不行,还得以德行相济。他用帝舜以至诚至孝之心感化顽父瞽(ǔ)瞍(sǒu)为 例,说明至诚连神灵都能感动,何况普通苗族人民呢?禹接受了伯益的这一计策。于是,舜帝就广泛地推行文教德治,让人们拿着榍和翳在宫庭两面台阶上跳舞,然 后率军队撤退。又过了70天,三苗终于来归顺了。用文化认同处理民族问题,以德服人,以文化化人,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大小民族和睦相处,这种做法即使放在 今天也仍然是一条治国安邦的良策。
>
>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实,伯益不仅有理论水平, 而且还非常注重实践。他在劳作之余,还把自己的治水实践和管理农林的知识写成一本地理学著作,名字叫做《山海经》。《山海经》是研究我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 献,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迄(qì)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汇集了前后多人之作。但史书上也有称《山海经》为 “伯益之书”的。
>
>   毋庸置疑,在史料空白的情况下,伯益独自一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部含有我国上古时代民族、宗教、神话、历史、地理、医 药、生物、矿产等许多方面丰富史料的巨著。但这丝毫不能否定伯益在《山海经》成书过程中所起的 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史记》等所载,伯益是一位随大禹治水 全程踏遍九州四渎的英雄人物,他的所见所闻,关于他的传闻传说,进入《山海经》之中,恐怕没有人会表示反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历史学家们把他假托为《山 海经》的作者。
>
>   正因为伯益率领他的部族建立了如此功勋,所以舜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不但给他的部族的图腾上挂上了黑色的飘带,还将姚姓最漂亮的女子赐给他为妻,并且祝福他和他的族人,人丁兴旺,繁荣昌盛,以后大有作为。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摩西简介

用不是而是造句

堪称恐怖的苏美尔文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历史人物传奇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历史人物传奇

文章标题:第四节 伯益受禅――浮沉于远古传说中的秦人受姓始祖

文章地址:https://www.nrct.net/2499_%e7%ac%ac%e5%9b%9b%e8%8a%82-%e4%bc%af%e7%9b%8a%e5%8f%97%e7%a6%85%e2%80%95%e2%80%95%e6%b5%ae%e6%b2%89%e4%ba%8e%e8%bf%9c%e5%8f%a4%e4%bc%a0%e8%af%b4%e4%b8%ad%e7%9a%84%e7%a7%a6%e4%ba%ba%e5%8f%97%e5%a7%93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001380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