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奇 秦朝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提起“礼贤下士”这句话,人们不大容易把它和 秦始皇这个人联系到一起。 >   可是,翻读《史记》,你不能不承认,就是这个秦始皇,在他“续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奋斗过程之中,他还就确确实实曾经多次“礼贤下士”。 >   虚心接受臣下乃至于普通老百姓的批评,是“礼贤下士”的重要表现之一。魏国人姚贾,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 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可是他竟然得到秦始皇的礼遇和赏识。当他奉命出使四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出使三年,大有成绩,始皇一高兴,拜为上卿,封千户。韩非却攻击他“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等于说他乱花公款,为自己谋取私利。秦始皇一听,立即召见姚贾,责问说:“吾闻子以寡人之财交于诸侯,有诸?”姚贾回答说,自己交结诸侯确实用的是国家钱财,但是这并不表示自己在谋取私利,不忠于秦国。如果不交结诸侯,就无法达到外交目的;如果不忠于秦国,四国诸侯也就不会听从自己的游说。姚贾劝谏秦始皇不要听信谗言,贬斥忠臣。他说,用人不必求全责备,不必苛求出身或名望。 周文王用姜太公、 齐桓公用 管仲、 秦穆公用百里奚、 晋文公用臼犯,他们所起用的这四个人,论个人经历都有不大光彩的一面,可是“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因此,用人的原则,应该是“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而已,“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而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实际上,姚贾这些意见,不仅在为自己开脱,而且等于在批评秦始皇没有掌握科学的用人之道。出人意料的是,秦始皇竟欣然接受了姚贾的这些批评,仍然委以外交各诸侯国的重任。这时候的秦始皇,“礼贤下士”多么真诚,胸怀又是多么宽广!而且,他的“礼贤下士”,也不仅是施之于 李斯和姚贾这两个人,像茅焦、顿弱这些敢于直言劝谏的,像尉缭、 王翦这些善于谋划霸业或者统兵打仗的人,说起秦始皇“礼贤下士”对待他们的故事,都很有内容,一个个耐人咀嚼。 >   可是秦始皇的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到他统一天下以后就烟消云散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他“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周青臣“进颂”曰“陛下神灵明圣”云云,等于是一段献忠心的颂歌。幸而有淳于越敢于犯颜直谏,说“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假如秦始皇这时候还能多少保持一点清醒的头脑,当然不难区分谁是谁非。假如秦始皇这时候还能继续保持“礼贤下士”的心态,真心欢迎来自臣下的批评意见,那么,像淳于越这样的直言者当然就会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帮助秦始皇提高执政水平,而那些马屁精也许就会从此在朝廷无所立足。可惜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不再具有创业初期那种从善如流的心胸和眼光了。你当面斥责周青臣拍马屁不是忠臣,不就等于批评皇帝自己喜欢别人拍马屁吗?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等到焚书坑儒之事发生,正式宣布“礼贤下士”从此结束,其实也就等于宣布,大秦王朝已经离垮台只有一步之遥了。 >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说穿了,不过是为了求计,而绝不是为了求过。创业阶段,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他的确做到“礼贤下士”,广泛招揽贤才来为自己服务;一旦事业成功,以为自己功盖天下,就再也听不得一点批评,更不知道“礼贤下士”为何物。这是由他的功利主义态度决定的,只不过别人一时不容易看清楚。他的臣下,曾经受过他“礼贤下士”之恩的尉缭,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尉缭说“秦王为人”,“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因此他想逃离秦国,没有成功。他后来情况如何,史书缺少记载。这大约是古往今来对秦始皇式的“礼贤下士”最准确的评价。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历史人物传奇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历史人物传奇

文章标题: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文章地址:https://www.nrct.net/2984_%e7%a7%a6%e5%a7%8b%e7%9a%87%e7%9a%84%e7%a4%bc%e8%b4%a4%e4%b8%8b%e5%a3%ab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001380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